自强不息 挺膺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绽放青春之花——在校(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期次:第942期       查看:38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院)长 陆林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欢迎5361名本科生、1387名博硕士研究生加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大家庭。从踏入校门的一刻起,你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值得骄傲的名字:山一大人。首先,我谨代表校(院)全体师生医护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多年来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父母、孜孜不倦培养你们的老师致以崇高敬意!向参与军训工作的大学生教官们表示衷心感谢!

同学们,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时代之机,亦是青年之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新一代中国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每位山一大学子都要有自强不息的品格和挺膺担当的胆气,真正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校(院)办学历史的源头,是以创建于1915年的山东省第一所官办医学高等学校——山东省立医学讲习所开始,后历经了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泰山医学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发展阶段,曾在抗战烽火中西迁四川万县坚持办学,在解放战争中于前线挽救生命,建国后又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并在原泰安地区楼德公社艰苦育才,如今正在续写深化科教融合、护佑人民健康的崭新篇章。正是这百年历史传承和深厚文化积淀,熔铸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校(院)精神和“跬步千里、止于至善”的校训,成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山一大人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丹心报国的不竭力量。

校(院)自2019年组建以来,各项工作全面起势,迅速成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高校,组建首年即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立起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是第二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该奖项的山东省属高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眼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并且实现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长江学者”和“万人计划”专家自主培养的“大满贯”;目前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前1‰,居全国医学院校第8位,实现了圆满响亮开局。当前,全体山一大人正意气风发,满怀豪情,按照首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大力实施“135工程”,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争尽快跻身“双一流”大学行列。

同学们,如今你们已经置身山一大这所底蕴深厚又朝气蓬勃的高等学府,山一大的基因将融入你们的血脉,给予你们一生受用的知识和文化滋养。希望你们弘扬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树立奋争一流的雄心壮志,与校(院)共同成长进步、开创未来。借此机会,我提几点期望,和同学们共勉。

一要坚定报国之志,投身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回顾校(院)的百年发展史,为国储才、学以报国的宗旨与精神贯穿始终。在八十多年前,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学校西迁四川万县坚持办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宝贵的医学人才,更有师生组建军政部第十重伤医院,直接参与抗战。进入新时代,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以“齐鲁时代楷模”白晓卉为杰出代表的千余名山一大医护工作者,为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甚至为之献出宝贵生命。同学们,希望你们一定要传承好山一大的家国情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奋进中施展理想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二要涵养道德品行,筑牢立身之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山一大人身上,追求“大我”、乐于“奉献”的传统始终如一。上世纪,以校(院)为主,曾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和麻风病,夺得了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这一成绩的取得极为不易。以丝虫病为例,在建国初期,山东丝虫病流行区域达74个县市,病人500万人,流行范围和病人数量均居全国之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仲崇祜先生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鲁南一带从事丝虫病防治工作,为了验证海群生治疗微丝蚴的疗效,甚至冒险拿自己先做实验,把海群生拌到食盐里使用,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为大面积实验和推广奠定了基础,防治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创造性的成果”。同学们,以德立身不总是惊天动地,凡人善举也能温暖人心,上个月在暴雨中停车助人的药学院(药物研究所)2022届校友梅书豪,就获得了广大网友和《人民日报》点赞。希望你们以校(院)的前辈们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努力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不移地沿着“向上、向善”的人生轨道成长。

三要践行优良学风,不断修学储能。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我们山一大一直具有优良的学风和传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校(院)的前身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质量,在国内就属一流水平,1936年全国医药院校学生总集训,学校总平均成绩名列全国第二。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家作为山一大的“后浪”,应当有信心、有决心,把这一光荣续写下去,甚至做得更好。同学们,勤学的目的,不能仅仅理解为追求高GPA,追求保研考研,而是修学储能,以备将来对国家、社会有实质性的贡献。希望你们大力践行“乐学、善思、明礼、自信”的优良学风,努力拓展知识视野,锤炼创新发展之能,为将来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打好基础,努力做不甘平庸、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山一大人。

四要不畏艰难险阻,始终执着奋斗。伏尔泰曾说,“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诚如世上所有幸福都必须靠奋斗得来,一切鸿鹄壮志也必须靠奋斗来努力实现。比如,我们校(院)的谢立信院士、于金明院士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勇攀科学高峰,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分别引领我校在眼科角膜病和肿瘤放射治疗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张福仁教授团队聚焦麻风病研究,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厚积薄发,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山东省属高校第二次获得该奖项,其成果也推广应用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赵家军教授长期坚持内分泌与代谢病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今年牵头组建了“内分泌糖脂代谢与脑老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比如,校(院)自主培养的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等,他们也是长期潜心科研、埋头苦干,成为山一大青年人才的优秀代表。同学们,每一个梦想,不论大小,都要靠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奋斗来实现,最要不得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希望你们都要做实干家,像前面提到的前辈和老师们一样,依靠不言歇、不言弃、不言败的执着奋斗,去成长为经风雨、傲苍穹的参天大木。“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同学们选择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就是对山一大的最大信任和期许,更是校(院)及全体教师和职工的荣幸与责任,为了你们这个慎重明智的选择,我向你们承诺,我和我的同事们将全力以赴,用爱心和奉献成就你们一段人生最宝贵、最精彩、最值得回忆的青春时光!同时期待你们在山一大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奋斗点亮青春,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美好灿烂的崭新篇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