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 美 教 师 董 建

兢 兢 业 业 育 桃 李
诲 人 不 倦 显 师 风

期次:第801期    作者:学 生 记 者 何 信 棣   查看:206

董建, 博士,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 光功能材料与生物医学成像研究所所长、医用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2004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 7 月到原泰山医学院任教。

师德高尚 授人以渔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精辟地诠释教师职业的精髓, 亦即 “奉献” 和“爱心” 。走上教师岗位至今, 董建一直奉行正确的政治方向,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注重业务能力、 专业知识的提升, 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肩负立德树人的教师职责,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其以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实现对学生 “不求而至, 不为而成” 的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的教育。2014年, 董建被评为泰山医学 院 教 学 名 师 ; 2016年、 2017年, 被授予 “泰山医学院师德标兵” 荣誉称号。

董建始终秉持以德立身, 以身立教; 科学施教, 授人以渔; 教书育人, 爱与严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 董建会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创设几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命题, 让学生主动地探索、 发现和体验, 使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 判断和分析,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 判断问题、 解决问题,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迁移能力。董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学生才会 “亲其师, 信其道” , 进而 “乐其道” 。如今谈及教师这一职业, 董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甘为人梯, 像 “春蚕” 吐尽青丝, 像 “蜡烛”化成灰烬, 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献给学生。

教学科研 精益求精

作为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的副院长, 董建分管教学工作。在教学管理工作中, 她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重视学生素质培养, 并为师生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教学方面, 董建秉承 “业精德馨、 诲人不倦” 的教风,主动承担教学任务, 严谨治学、 科学施教、 授人以渔, 努力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她作为课程负责人的 《基础化学》 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无机化学》 被评为校级继续教育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 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训练, 学生拓宽了眼界, 激发了学习兴趣, 同时使学生具备了独立查阅科技文献、 写作科技论文的能力, 形成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助教学的双赢局面,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教以来, 董建指导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4项; 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 指导学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山东省二等奖1项。董建多次荣获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山东省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泰山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等称号。在精心组织教学的同时, 注重加强教学研究, 深化教学改革, 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 山东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1项, 泰山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

科研方面, 董建主要从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医用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其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 在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New Journalof Chemistry》 《RSC Advanc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ChemistrySelect》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和《合成橡胶工业》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春风化雨 从容随和

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对此, 董建有自己的处理方式。生活中, 董建自言是一个简单的人, 其微信的昵称就代表了她的生活理念——简单快乐。十五年的教学实践, 她总以身边的老教师为榜样, 备课严谨用心,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 认认真真的教书育人, 用微笑、 赞赏和宽容让学生在和谐、 宽松、 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生活, 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因势利导; 时刻尽其最大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她的付出最终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董建始终坚守 “师者为师亦为范,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的职业理念。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走下三尺讲台, 为人师表。其对自身价值是这样诠释的, “作为教师, 虽然我的事业永远不可能轰轰烈烈, 惊天动地, 但我的工作充满着希望, 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心去做, 用爱心耕耘终生, 努力践行一名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

董建以一人之师风, 集多人之学识, 教导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如今欲言,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更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