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7 月 5 日副 刊

泰 山 石 敢 当 的 形 象 变 迁 泰 山 石 敢 当 的 形 象 变 迁

刘 治 波

图示为金代、 明代和清代的泰山石敢当形象
(本文作者系外国语学院教师)

期次:第756期       查看:43




  2006 年 5 月“泰山石敢当习俗”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备受人们关注。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别具一格,价值极高,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历史积淀深厚,而且活态传承完好。泰山是研究石敢当历史和当代使用石敢当习俗最理想的地方,成为石敢当研究的考古学者、民族学者、民俗学者乃至工艺美术雕刻书法绘画者向往的圣地。泰山石敢当习俗具有原生形态和原创性质,其原生性在泰山区域文化中是最具生机与活力的部分。泰山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泰山石敢当是先民们在为本民族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文化,它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原生性强,由于其镇宅驱邪的内核而被屡次批判、捣毁,但由于其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和追求平安祥和的美好信念而屡屡重放光芒。泰山石敢当习俗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并世代流传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参与性,而就参与性而言,家家户户有泰山石敢当就是最好的证明。山石被赋予神性,是典型的镇物(避邪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具有石敢当功能的灵石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的 《淮南万毕术》,“丸石于宅四隅,则鬼能无殃也”,这说明当时人们用石头埋在地下镇宅,当代的奠基石应当是其流变。其形制主要有四类:一是人像石雕,包括浮雕和圆雕两类,多为武士形象,以显示其镇宅驱邪保平安之功用;二是石碑状,大小不拘,多为长方形,常常砌于墙上或立于村头路口;三是较为圆滑的自然山石类,不加雕琢,直接刻写“泰山石敢当”即可;四是书写在纸上,张贴墙上,类似于民间盖房子常常书写的“姜太公在此”。自宋代始,石敢当逐步具备了人的形象,不同地区的形象又有差别,显示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2013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20字标准,赋予新时期好干部以新的时代内涵。敢于担当,敢于正视问题而不回避、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推诿,体现了一个干部应有的胸怀、勇气和担当。2015年初,山东和贵州卫视播出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人们对泰山石敢当的热情和向往。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希望山东勇做“泰山石敢当”,努力攻坚克难,在改革发展上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借鉴。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在讲话中倡导、肯定“泰山石敢当”精神,为泰山石敢当文化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历史契机。泰山石敢当习俗,影响深远,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和海外华人居住区,来泰山旅游的人,很多喜欢带一块泰山石或者泰山石敢当回家,取其镇宅、驱邪压殃、保平安、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