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俭 苦 孝 俭 苦

期次:第5期    作者:周欣 周欣   查看:47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我记事开始,这两句话就经常作为父母教育我的开场白。家训,家规,陪我走了十九年。
“百善孝为先”
“教”字一半是“孝”,甲骨文中说,有学无孝。奶奶有五个孩子,爸爸是他唯一的儿子,也是五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是不错的。虽然姑姑们会时常回家来看望爷爷奶奶,但总不一直陪在老人身边。父亲几乎每天都会去爷爷奶奶家看看问他们是否缺什么东西,陪他们聊会儿天。父母亲常常让我和弟弟去跟爷爷奶奶唠嗑,每次看他们笑了,我就特别开心。去年,爷爷去世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爷爷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远在异乡的小姑回来后痛彻心扉,她恨自己不能常常回来陪陪爷爷,失去了他最亲爱的父亲。父亲在爷爷灵前守了三天三夜,没合过眼。爷爷出殡那天,父亲哭的像个孩子,但我却觉得在我长大的同时,父亲已慢慢变老。经历了
生离死别,我才知道,“孝”对于老人,对于子女有多重要。它不仅是物资上的给予,更是陪伴。
“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节约是公认的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这四个字成了父母教育我和弟弟口头禅。是的,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儿时模糊的记忆里母亲特别节俭,她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添一双鞋。每次吃饭时,母亲就告诫我们姐弟俩不准剩饭。每到收庄稼的时候,母亲起早贪黑,好像晚起一秒,庄稼就会丢了一般,母亲的地毯式搜索,不放过每一粒庄稼。功夫不
负有心人,母亲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收成很好。“粗茶淡饭、细水长流”是母亲时常讲的一些谚语。因为多年来他们形成节俭习惯,认为物品不破不漏就行,衣服不必有多好,干净就行。如果不是父母一点点节俭,哪有我们的今天?父母节俭的好习惯深深影响着我和弟弟,以至于现在我们姐弟俩在生活中事事节俭。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是因为吃的苦多,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造就了别人羡慕的成功。我和弟弟常常跟父母去地里干农活,知道干农活的辛苦,每次汗流浃背的时候,父母都要我们坚持下去,培养我和弟弟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为这种良好的家训,弟弟要比同龄人懂事好多,虽然他很小,但是特别能吃苦,像个男子汉。还记得那次农忙的时候,要把蒜装到袋子里,他小小的手却有巨大的爆发力,他一个人最先干完属于他的部分,然后回来帮其他人干。干完活之后的弟弟虽然很狼狈,但他很开心,从头到尾没说过一个累字。有时候,我真的不如他。马云说过,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应有的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谢谢父母培养我吃苦耐劳的精神。
  家风、家训、家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若没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家教,怎有我成人的今天。而这些,将会伴我一生。(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