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宵 记 忆

期次:第2期    作者:杨璐萌   查看:27

  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一个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关于元宵节,最易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逛庙会”“看花灯”“吃汤圆”,我的元宵记忆也不例外,不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数看花灯了。每次看花灯时我总会想起它曲折的由来……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和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 179 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
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 《京都风俗志》 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
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待到花灯赏完,我已是满心欢喜,陪着妈妈一起去下元宵,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用勺子缓慢把元宵推开,大功告成。花灯赏完、元宵下肚,而节日的喜庆与快乐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里,那样真切,那样恒久。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